我所从事的咨询事情一直都是在为企业和企业家效劳,渐渐地我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和企业家精神的兴旺,是彻底厘革中国社会的有生力量。或许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追寻关于企业家问题的思想与智慧。近年来读经济史、经济学和治理学,有几个关于企业家的看法给我印象极深:
其一,西方经营巨匠艾柯卡说:只要有50个企业家,就可以从危难中拯救美国!
其二,东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由企业家卖力!
其三,治理学宗师德鲁克说: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生长,一个企业的生长被其经营者所能抵达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其四,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马歇尔说:企业家是“产颐魅这个车轮的轴心”,这个轴心担负着市场结构运动的全部负荷。
其五,《中国企业家》杂志以极简练的方法表达了企业家与国运民生的关系,它说: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
其六,经济学巨匠诺斯在其名著《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新解》中揭示,恒久以来,经济学对企业家在经济生长中的主体职位和在工业革命中的历史孝敬的认识严重缺乏。厥后,经济学研究的生长与突破,虽然加深了对工业革命的重新诠释,但也执偾深化到了经济人的田地,也就是说,认识到了由于建立了现代产权制度,调动了经济人的积极性,从而促发了工业革命。但在这经济人的一般领域中,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充当了主体,主导了工业革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济学研究恒久以来都尚未得以突破。实际上,工业革命的主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人,而是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企业家;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企业家凭借自己拥有的异质型人力资本不绝发动的生产率革命。正是这种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及其不绝发动的生产率革命,引致了制度的结构性变迁,驱动着人类时代从古代农业社会演进到了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的初级形态走向工业社会的高级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诺斯说:“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英雄。”
其七,制度经济学的开山始祖康芒斯认为,经济学家不应当去谋求所谓切合全社会利益的经济制度,而应该加入某个压力集团或社会阶层,提出切合该压力集团或社会阶层久远利益的主张和步伐。他举例论证,从亚当?斯密开始的整整一代古典经济学家,就是通过对18-19世纪处于上升期的英格兰工商阶级的认同,才对当年的英国经济爆发了决定性的影响。
其八,在经济史上,主导经济体的权力以前属于土地所有者,厥后属于资本所有者即资同族,厥后又属于经理或曰企业家。这种权力的转移,端视哪种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而定。大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其《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一书中就否定权力始终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联系在一起,他把按“生产要素”获得相应的一份收入,改成按“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或稀缺性获得权力,断言权力一定归于最重要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占有者。在现代市场经济里,企业治理的专业知识和企业家能力已然成为企业生存和生长最重要最稀缺的生产要素,那么企业权力转移到企业家手中是一定的和合理的。由此,“企业家主权”时代应运而至。
其九,社会学家伯纳姆说:“受压迫的农民并不接替压迫性封建田主,他们双方都被一个完全差别的阶级——资产阶级所取代,资产阶级凭据自身的形象重新塑造了社会。同样地,无产阶级也不接替资同族,他们二者都会被‘经理’所取代,经理们会酿成一个新统治阶级,在他们的技术优越性的基础上建立权力!”
这些看法每每令我深思,深思得许多许多很远很远!
深思一:企业家与工业文明和国运民生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关于企业家的作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视察到各式各样的个案现象。一方面,企业家俨然是生长经济造福人民的英雄。另一方面,企业家俨然是不择手段的奸商与恶魔。
我们如何拨开这些纷杂抵牾的现象迷雾,去真正看透企业家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国运民生中的角色与职位?
深思二:企业家的价值立场
恒久以来,我们所秉持的基本价值立场是,经济学家应该代表社会良知和公共利益,高尚的人应该为全社会谋利益。然而实质上是一个禁止推倒但又空洞无物的口号,它很容易装载进种种内容。在现实中就往往沦落为一个可以容纳下种种利益婊子的漂亮牌坊。
现实社会中,利益总是以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的形态保存着的。一个又一个的由头,形成为有着种种各样利益主张和价值要求的一个个压力集团。面对种种差别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的价值主张和利益要求,我们确实面临着艰难的价值选择。
说句实在话,其中有些压力集团的价值主张远比企业家阶层的价值主张更具有人心熏染力和情感煽动性。任何一个利益集团都可能组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性势力,而为任何一个压力集团争取价值都可能要经历千难万险的斗争。当我们面对这些价值各异的压力集团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站稳企业家阶层的价值立场?现实中,各个利益集团或压力集团都有它的斗士,谁是企业家阶层的斗士?这些斗士的勇气来自于哪里?这里不但仅是在众多的价值中做出哪一种选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价值选择的逻辑和依据建立起系统认知和理性权威。
深思三:企业家的文化精神和制度安排
首先,在文化精神层面上,中国何时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企业家和工业文明的哲学与思想,能够象儒道思想那样,在国民人心和民族精神中始终屹立不倒!
某个具体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兴衰是或可忽略的,但关于企业家的哲学与思想建设却不可懈怠!
运用学术的逻辑和理论的力量去进行关于企业家的哲学与文化精神建设。只有当一个深刻和系统的企业家理论得以建立并且广泛地深入人心的时候,企业家步队及其发动的近现代工业精神才华在国民哲学和民族精神的水土中最终得以生根抽芽、茁壮生长。
其次,在制度安排层面上,需要在基本制度层面上建立起一个平等博弈的机制与规则。在此前提下,认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私人产权,并付与其加入平等博弈的自由与时机。必须把认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私人产权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立起来。我总是有一种感受,如果能够在执法上确立起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的制度,那么目今众多死气沉沉、前景昏暗的中国企业,将为之一夜之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突破一切人的身份束缚和经济资源的行政盘据,让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和种种经济资源都自由进出市场,依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展开平等竞争,让经济资源能够靠拢优秀的企业家。
深思四:梳理和检讨有关于企业家的许多主流理论和古板看法
关于企业家,有许多源远流长的理论和根深蒂固的看法需要重新究诘甚至于进行彻底的推翻。这些理论和看法波及到了一系列元初性和基础性的经济学命题。
好比说,关于企业所有权,恒久以来我们根深蒂固的看法是,企业的所有权归属于股东,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并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终极依据,也每每与现实企业社会的实际情况相抵牾。
通观整个企业契约理论关于企业所有权内容的深刻透视,古板的那个所谓“企业是股东的企业”的企业所有权看法,实质上是公共心理上的一个虚妄。因此,“股东是老板、经营者是打工的”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心理习惯。在这个虚妄的企业所有权看法主导下,我们不可指望企业家在企业中的职位能够获得正确的理解和看待。
又好比说企业家与资本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元初性和基础性的经济学命题。恒久以来,主流经济学都是在“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里定位企业家与资本的关系。关于企业家与资本之间的这种关系定位,很象是前哥白尼时代“太阳围绕地球转”的看法一样,源远流长、蔚为主流。
我们在深度究诿魅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发明了企业家与资本之间的一系列全新关系。首先,在历史和逻辑的起源上,企业家是原生的,资同族是派生的。其次,在现代市场经济里,资本与企业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平等博奕的契约关系。再次,在企业所有权和公司治理的现实生态中,既有“资本雇佣劳动”的古板花样,也不绝地涌现出“企业家雇佣资本”的新现象新局面。我们的考察标明,经济金融化的连续深化和现代资本市场的高度生长,为“企业家雇佣资本”的新花样提供辽阔的生长空间。
我们的结论是:(1)有须要围绕企业家主权和企业家雇佣资原来进行系统的看法厘革和制度立异。(2)企业家应该成为资源配置的轴心,资本需要围绕企业家来进行分派和重组。(3)现实中有利于企业家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一些制度,应该尽快推行。好比,企业家人力资本折股、经理股票期权和利润分享制等。
通过这番理论求索,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即: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中一个具体的企业或企业家的成败是无关紧要的;但对国家和民生的命运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正确的企业家哲学和企业家思想,却乃至关重要。而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其整体的历史命运也就悬系于此。
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兴隆,得益于也依赖于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光大。对今日中国的经济再起而言,没有什么比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和企业家精神的张扬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起一套真正有益于企业家生长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制度,是时代的主题。在此历程中,我们需要热情和激情,但我们更需要对许多古板的理论和看法进行哥白尼式的推翻。
跳跃着,一味地摇旗呐喊,兴许只是标明了我们的浅薄和轻佻。冷静下来,深思冥想,用肃穆的学术逻辑方能为新时代的到来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点: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